User talk:Xiaomingyan

From translatewiki.net

Contents

Thread titleRepliesLast modified
MediaWiki:Wm-license-cc-zero-explanation/zh-hans111:19, 23 February 2018
敬词1610:51, 25 February 2017
“数据项”009:27, 17 December 2013
关于信息、消息503:40, 9 December 2013
Welcome to translatewiki.net!007:03, 8 October 2013
Creative Commons模板翻译问题301:35, 10 August 2013
MediaWiki:Sp-translate-data-SpecialPageAliases/zh-hans007:15, 31 July 2013
Project:政策017:16, 16 June 2013
版权内容翻译010:26, 17 October 2011
注释016:56, 9 September 2011
日志->记录?005:03, 4 August 2011

请注意,著作权上是用公有领域,而不是公共领域(公共领域是社会学和政治学的概念)

Liuxinyu970226 (talk)00:28, 3 September 2016

请在翻译第一人称代词“you”时,将其翻译为“您”,以符合一般性提示语气习惯要求。谢谢。乌拉跨氪 (talk) 00:53, 14 October 2013 (UTC)

乌拉跨氪 (talk)00:53, 14 October 2013

个人认为使用“您”会让软件与用户有距离感,让用户觉得非常冰冷,应该只在请求或祈使时使用“您”。

Xiaomingyan (talk)13:51, 14 October 2013

使用敬语是标识语及说明中的通行惯例。使用“你”对用户来说是不礼貌的措辞。

乌拉跨氪 (talk)16:31, 20 October 2013

那么什么情况下使用“阁下”呢

Liuxinyu970226 (talk)08:06, 21 October 2013
 

作为用户,我从来都不觉得“你”是不礼貌的,相反地,每次看到“您”都觉得很怪异,觉得界面是把我当完全的陌生人对待。用“您”是不符合日常的使用习惯的。另外我也没说不使用“您”,而是在请求或命令时使用“您”,以将这些和普通的陈述句区别开,同时表示尊重。

Xiaomingyan (talk)14:48, 21 October 2013

但我更认为“你”是一种指使的语气,无从体现对用户的尊敬,否则“您”不会被称之为敬语。用“您”是书面语表示尊敬的通用方法,“用‘您’是不符合日常的使用习惯的。”我认为这样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乌拉跨氪 (talk)00:57, 23 October 2013

“你”是最普通最通用的称呼对方的人称代词,不带有感情,适用于所有情形。在表达对长者及有资历者的敬意和舒缓与非常陌生的人交流的语气时会偏向于用“您”,但并不代表这些情况不能用“你”,而在其他情形下用“您”就比较少见了。不论书面语还是口语都大抵如此。在书面语中,比如在书信中绝不可能称同学、朋友、同事中与自己同辈的人为“您”,除非对方比自己资历深。虽然某些地区的人因为某些原因在口语中会较多地用“您”,比如北京人,但在这种被用滥的情形下,这个词的敬意反倒体现不出来了。

软件,在我看来,虽然是服务于用户的,但因为它们的特性,它们与用户之间应该是一种对等的关系,它们更多地要表现给用户的应该是一种亲切、友好、热情的形象,而不仅仅是尊敬。

所谓“用‘您’是书面语表示尊敬的通用方法”看起来更像是沿用微软采用的方法而确定下来的一种用于软件的惯例(至于微软所学习的对象的文书中的“您”我觉得更多的是舒缓语气而不是表达敬意)。当然,我不反对遵循所谓惯例把MediaWiki做成一个规整的软件,但惯例只是一种一向的做法,也并不是要严格完全遵循的方法,完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进。我觉得我们可以根据信息所处的位置、人称代词所处句子的句型和语气,对人称代词进行合理的选择。这种方法可能操作性略差,在代词选择上也会见仁见智,但总比千篇一律地用“您”,让这个词的敬意难以体现,让软件看起来像死人脸一样强。

Xiaomingyan (talk)14:55, 24 October 2013
 
 
 

个人理解:“你”可能过于冰冷,不符合(许多软件)历史上的翻译习惯。而“您”历来使用较多,比较恭敬、规范,但存在距离感,不利于某些平辈相称的情况。维基百科的讨论中,很多人使用“阁下”,就是为避免“你”带来的冰冷感吧,所以目前来说,换为“你”的条件不成熟。除了特定语境(如某些轻松、亲切语气的邀请信,或者整体翻译都为“你”的环境——例如某个独立的应用或网页、网站,包括微软系从Windows 8开始的版本及网站),其他成熟环境使用“您”比较稳妥。

YFdyh000 (talk)09:31, 7 December 2016

所以呢,所以我完全不用Windows 8,我现在是苹果机控;所以我一贯在这边实行“去你字化”,有人反对乎?“换为“你”的条件不成熟。”不是目前问题,而是我最终想向您强调的一点:请保持TWN的独立性,这里不是微软、不是Adobe、不是Crowdin、不是Transifex...

同样的道理,虽然我对新海诚动漫有各种感激之情,但我不会去看日文原版以外的《你的名字》(无论是大陆引进版还是台版)

Liuxinyu970226 (talk)00:29, 23 February 2017
  • 【所以我一贯在这边实行“去你字化”】,所以呢?需要众所接受(具有共识)的变更理由和做法。
  • 【有人反对乎?】,这里不是反对吗?
  • 正因为独立性,所以变更才有争议和在此讨论;如果非独立,就直接“名从主人”地跟随了。
  • 如果“大众”已经普遍使用“你”而非“您”作称呼,我不介意跟随它,否则反对TWN“身先士卒”地变更。

即便你说的苹果,也并未统一此问题:此页cntw使用“您的”,hk使用“你的”,zh-mo不存在。这个cn“你的”,这个hk“您的”。

YFdyh000 (talk)10:42, 23 February 2017
  1. “需要众所接受(具有共识)的变更理由和做法。”当年Cwlin0416全方位地将用户改成使用者您为何不说?当年明明有较多用户反对,为何m:User:Hercule还是成为了吴语维基百科的管理员和行政员并担任至今?现在纯粹只是一个字的问题您却要吵到如此地步,我本以为您会就此打住。
  2. “如果“大众”已经普遍使用“你”而非“您”作称呼,我不介意跟随它,否则反对TWN“身先士卒”地变更。”感谢您仍然维持这边的独立性。这一点很重要,因为您在这边的翻译都是自由版权,而不是微软谷歌Adobe那些拥有专属版权、知识产权甚至专利的翻译,当然其实简单的词本身不受任何国家版权法保护,但如果凑成一句话,甚至一堆话凑成一个页面的话,它是可以有版权的,至于某两个同义词/近义词之间的取舍,至少我认为也可能如此。
  3. 要我看很多“涉及一个字”的问题,最好是像两岸四地多数领导人对于海峡两岸问题发言时都提及的四个字那样——维持现状。但如果现状确实不再可能有良好的维持方式时,哪个会更合理就朝哪个方向逐步调整(而不是搞大规模变革),这没什么不对的。
  4. 我用苹果只是因为它还没有像微软那样“统一你字”,如果苹果也这样做了,大不了我再跳槽。
Liuxinyu970226 (talk)10:44, 25 February 2017
 
 
 
 
 

“数据项”

Portal:Zh/requests,欢迎意见。

YFdyh000 (talk)09:27, 17 December 2013

关于信息、消息

messages通常译作消息,而不是信息(information),不知有何意见? 还有不要都标小修改,都不小。

YFdyh000 (talk)04:10, 3 December 2013

message可以译为信息,信息和消息也都有音信的含义,而信息现在更常用,比如SMS现在更常称为短信、短信息而不是短消息。

Xiaomingyan (talk)12:18, 3 December 2013

是有短信这个反例,但是否有更多呢?主要还是在用“消息”,如微软术语。信息包含的范围更大,通常对应information。例如“更多信息”很易误解,“更多消息”则不会。

YFdyh000 (talk)10:04, 4 December 2013

像微软这样的企业,出于质量控制和成本控制等方面的考虑,如果确定了一种译法,就会全面应用,这也是它们确立术语表的原因,所以微软的数量比例以及应用面完全没有参考价值,要看应用面不能局限在微软一家身上。同样,出于类似的考虑,微软的译法可能长期不会更改,不能与时俱进,不能反映实际应用的变化,比如它们仍执着的把online和offline翻译成联机和脱机,所以说微软的译文的参考价值也是有限的,不能全盘照搬。至于“更多信息”,在翻译时孤零零的,看起来确实是有歧义的,但它在界面上是有周边环境,有上下文的,通过这些环境就能判断出它的具体含义,只有跟周边的环境联系起来,它才是有实际意义的。我们的语言毕竟有引申、简并等各种各样产生歧义的情况,要完全避免歧义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汉语和英语又不同源,想要一一对应也不可能。与其为了避免歧义选择不那么常用或是看起来有点怪异、不太好理解的译法,还不如选择一种更常用、便于理解的译法。

题外话:就我个人看来,我觉得微软在早期的翻译质量是很高的,但自Windows Vista以来,质量就急剧下滑。比如IE9、10、11同样的一句简介能整出三种译法,其中一种还和另外两种在含义上有显著差异。现阶段,谷歌的翻译质量看起来比微软高。

Xiaomingyan (talk)05:17, 6 December 2013

感谢长篇回复,确实你说的也有道理。我之前更倾向历史习惯和译法的统一,包括参考被广泛采用的操作系统的用词,以及认为文本信息用“消息”最合适,而且之前都是“消息”,所以有些排斥。现在再看“信息”感觉好些了,也可接受。

赞同题外话,确实Vista以来质量下滑了,我也看到了不少翻译瑕疵。

另外谷歌的翻译是指哪个,网页和软件吗?没有注意过。不是指机翻和词典吧。

YFdyh000 (talk)22:53, 7 December 2013

通过讨论找到更合适的译法对你我以及其他使用这些软件的人都是有益的。其实通过你的提醒,我也意识到有些一对多的词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合适的选择,不能有时为了省事全都按一个方法译,谢谢。未来你有什么意见建议,都非常欢迎在这里提出或用EmailUser功能联系我。

另外,谷歌的翻译是指谷歌的网页、软件、帮助文档和使用条款等的翻译,谷歌某些被墙的服务也有质量很高的简体中文界面。倒是谷歌的机器翻译的水平一直在下降,可能是样本的质量下降了吧。

Xiaomingyan (talk)03:40, 9 December 2013
 
 
 
 
 

Welcome to translatewiki.net!

Edited by another user.
Last edit: 07:03, 8 October 2013
translatewiki.net
Introduction
Getting started
Translation tutorial
How to start
See also
Localisation guidelines
Translating offline
FAQ
Support

Hi Xiaomingyan. Welcome to translatewiki.net!

You can now start translating.

You should also check the portal for your language, the link is in the sidebar. Other useful pages are linked in the menu next to this message.

Your translations are transferred to the standard product every few days or every few weeks, depending on the product. Please notice that it may take longer before you see your translation in the actual product.

We wish you a productive and pleasant stay. Please leave any questions on Support (the link is also available on any page, in the navigation sidebar). Cheers!

02:24, 29 July 2010

Creative Commons模板翻译问题

您好,您对我在Creative Commons模板的简体中文版([1])翻译编辑进行了很多回退或修改。您的回退或修改有些我赞同,比如使用大陆官网使用的“知识共享”而不是“创作共用”(其实昨天我也想改回“知识共享”的)。但有些我不赞同。

您直接使用并过于依赖官方网站简体中文版的翻译,哪怕那里的翻译是未翻译的、不完整的或者明显不符合简体中文使用者习惯的。官方网站上协议的普通人可读版的简体中文翻译质量一般,可能不及繁体中文版,也有很多缺漏甚至未翻译,也并非CC官方请专业人士来翻译的,不代表CC官方态度,只能作参考,不能当圣经。

我不赞同的地方例如:

  • [2] 理由:英文原文是“the same or similar”,官网上简体翻译只翻译出了the same,没有similar,原义就被曲解了
  • [3] 理由:
    • 我同意把小标题中的attribution翻译作“署名”,然而,在对“署名”进行解释时,依然使用“署名”一词,说“对作品进行署名”令人困惑,什么叫做“对作品进行署名”?这是非常别扭的中文用法。应写清“标明其姓名”,即标明作者或者许可人姓名。以前有次,我写的文章以CC-by-sa发布,被其他网友转载但未标我的名字和原文链接,我前去指出,他加了。他就告诉我,他有时也会看到CC-by等协议,但他每次看到“署名”都没意识到这是什么意思。感觉“署名”还是“签名”、“签自己的名字”的意思,英文是sign,这和attribution、attribute something to someone有很大区别。官网繁体翻译为“姓名標示”,也比“署名”好。总之小标题我同意用已用遍了的“署名”,但解释中应详解。
    • “(但不得以任何方式暗示他们认可您或您使用作品的方式)”,英文原文有,官网上简体翻译漏了,这也是很重要的提示。
  • [4] 理由:“惟须”/“惟需”是港台常用用法,大陆几乎从来不用,大陆更多用“唯”,而且更多是“唯独”、“唯有”,也很少使用“唯”的单字。
  • [5] 理由:“remix”不大好翻译,官网简体没翻,它的意思类似于原作品基础上修改衍生之后,变成自己的作品。单用“修改”,感觉就是“把原作品修改掉”。所以觉得用“修改使用”比较好,或者“再修改”、“再使用”等。这个可以再讨论。
  • [6] 理由:这里完全使用了官网简体翻译。而根据中文维基百科w:zh:公有领域条目,简体更多使用“公有领域”一词。另外“请求授权”感觉比“要求授权”好。其他再商议。
  • [7] 理由:官网简中翻译很长,“通过信息网络传播”,为什么不直接用“传播”,目前的原文不就直接是“传播”(transmit)么?其实“传播”一词已经包含了很多东西,“展览、表演、放映、广播”都可谓传播。普通人可读版本没有必要写那么多东西。
  • [8] 理由:我同意用“知识共享”。但是这个Public Domain Dedication官网简中([9])明显是没怎么翻译,只翻译了几句的,你也把他未翻译的英文标题当作“官方译名”来使用。这个翻译为“公有领域贡献宣告”比较妥当。
  • [10] 理由:逗号完全不是正确用法,应该是顿号。另外,你把“通用版”改成了“通用”,这个我无所谓,但由于“未本地化版本”有“版本”一词,我觉得“通用版”还是最好带个“版”字。
  • 另外您还加了个双引号,比如‘本文件采用知识共享“署名 2.5 墨西哥”许可协议授权’。“知识共享 署名 2.5 墨西哥”是一个协议,不该断开,我也没见过CC官网或其他地方这样使用双引号将其隔开的。而且,在‘本文件采用知识共享“署名 3.0 未本地化版本、2.5 通用、2.0 通用和1.0 通用”许可协议授权’这句话中,4个版本的协议用一对双引号,也不合理。建议去除此类双引号。这个我昨天还未进行改动。

我提议的所有CC模板简体翻译的.po文件在这里[11]。包含上述所有东西,还包含另外一些我还没来及编辑的、仔细检查出来的、原有翻译中国家名或国家代码的好几处粗心大意的错误的修正。.po文件修改达成共识后,可批量导入。

如无共识,可共同前往中文维基百科的互助客栈,请中文用户一同讨论。

烦请回复。谢谢。

Tomchen1989 (talk)12:43, 9 August 2013

1.关于译文

官方网站上协议是经官方认可的专业人士翻译的,已经发表在官网上,并且会根据访问地点在部分网页自动调用简体中文译文,可以视为正式译文。这些信息只是用于在文件说明页面展示这些协议的内容,应该尽可能与官方文本保持一致。对官方的译文的意见,你可以联系知识共享组织知识共享中国大陆

Xiaomingyan (talk)00:50, 10 August 2013
 

2.关于标点符号

逗号并非完全不正确的用法,但可能确实不太妥当,可以参考GB/T15834—2011继续讨论。

引号的用法参考了知识共享中国大陆的用法。实际协议名称中并不包含知识共享组织的名称,因此被隔开。不过我也认为此处引号确实存在一定的问题,可以继续讨论。

Xiaomingyan (talk)01:11, 10 August 2013
 

3.关于没有官方译文的部分 CC0理论上是没有官方译文的,相关内容应该仔细讨论。

Xiaomingyan (talk)01:35, 10 August 2013
 

请尽量不要更改现有的翻译,或至少将现有的翻译(只要不是特别离谱)也添加为别名,否则会损坏现有的链接。

Liangent07:15, 31 July 2013

Project:政策

zh里没有Project:政策这个页面啊。

乌拉跨氪 (talk)17:16, 16 June 2013

版权内容翻译

您好,维基百科使用的不是本地化的协议,所以虽然中国大陆没有本地化的协议,这和维基媒体也没有任何关系。请不要删除“大陆协议”里没有的东西,因为这里提供的只是翻译。

Bencmq (talk)10:26, 17 October 2011

不要使用注释,如这样的编辑,全部会在界面里显示出来的。

Bencmq16:56, 9 September 2011

日志->记录?

我觉得保持原有的用法日志即可,没有必要换成“记录”一词。

PhiLiP05:03, 4 August 2011